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: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

来源:中国军网综合作者:张顺亮责任编辑:王俊
2019-09-25 03:11

历史,往往需要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冲刷才能看得更加清楚。

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。70年波澜壮阔,70年灿烂辉煌,“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,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,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”。

请关注今日《解放军报》的文章——

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

——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

■张顺亮

历史,往往需要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冲刷才能看得更加清楚。

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。70年波澜壮阔,70年灿烂辉煌,“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,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,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”。

历史的长河,翻滚着昨日辉煌的浪涛;时代的琴弦,弹奏出今朝奋进的旋律。

“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,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……”一个人,总是在许愿与如愿中奋勇前行;一个国家,总是在筑梦与圆梦中砥砺奋进。

时光荏苒,岁月如歌。回首过往,有多少人曾许下“万类霜天竞自由”的美好愿望?放眼当下,有多少梦想已变成“无边光景一时新”的动人现实?

风卷一帆新,潮平两岸阔。那梦想五彩斑斓,这盛世如你所愿。

今年9月30日,我们将迎来第6个烈士纪念日。10月1日,首都北京将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典。

这不是巧合。这是国家意志,这是人民意愿。我们要向世人郑重宣告:英烈,国之干、族之魂,共和国不会忘记,人民不会忘记!

“儿父临刑曾大呼:我今就义亦从容。寄语天涯小儿女,莫将血恨付秋风。”这是烈士孙炳文的妻子任锐,去世前留给子女的殷切希望与寄托。

任锐的名字鲜为人知,而其长女孙维世作为周恩来的养女,却是家喻户晓。后来,任锐的儿女,正是踏着父辈的足迹,一个个走上了报效国家的道路。

同样是寄托,倒在共和国成立前夕的烈士蓝蒂裕,赴刑场时给儿子留下一首诗:“今后——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,把祖国的荒沙,耕种成美丽的园林!”

原来,烈士的儿子名叫“耕荒”,寓耕种、拓荒、战斗之意,其愿之深,其情之笃,日月可鉴。

没有耕种,哪来收获。70年风雨,70年奋进,正因为人人都在“耕荒”,人人都是“耕荒”,前辈的鲜血才没有白流,中华大地才变成了“美丽的园林”。

松柏之茂,隆冬不衰。这是血脉的延续,这是基因的传承。

“红色政权来之不易、新中国来之不易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。”这个“红色”永远不能褪色,这个“不易”永远不能忘却。

共和国没有忘记——从设立烈士纪念日、国家公祭日,到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、修改烈士褒扬条例……以国家的名义、以法律的意志,英烈的功勋将被永远铭记,英烈的精神将被永远传承。

习主席没有忘记——从井冈山到西柏坡,从延安到新县,从敬献花圈花篮到接见红军后代……党的领袖、三军统帅率先垂范、身体力行,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,总要瞻仰纪念碑、纪念堂,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。

老百姓没有忘记——郑州烈士陵园,有一家“不定价”的花卉店。老板说:“埋在这陵园的英雄,很多都是20多岁就为国丢命的,跟他们的牺牲相比,一个花篮算个啥?”

河南温县,维和英雄申亮亮的老家,每年都有很多不留名的“兵儿子”前来看望英雄的父母:“申亮亮不在了,我们就是你们的‘申亮亮’。”

一位哲人说,所谓信仰,就是一种传承的欲望。没有传承的欲望,就谈不上什么信仰。

新征程上,高举红色旗帜,传承红色基因,红色江山将永不变色,复兴伟业将如日中天。

“蓝水远从千涧落,玉山高并两峰寒。”

江西玉山,风景旖旎,物产丰富,高速公路和高铁线路纵横交错。

80多年前,当地群众不相信将来可以用机器耕田,方志敏充满信心地说:“现在你们没有看到,到将来那个时候,你们看到了,自然就会相信。”

后来,方志敏在最黑暗的时刻,依然许下这样的美好愿景:“到那时,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,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……”

时间无声,却改变着一切。

今年是方志敏同志诞辰120周年。今日之中国,江河歌唱,遍地流芳,正是“可爱的中国”,正迎来“可赞美的光明前途”。

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那么,一分钟,看看中国会发生什么样的“活跃跃的创造”?

北京一分钟,中关村科技园创收1009万元;广东一分钟,汽车在港珠澳大桥可行驶1670米;上海一分钟,首飞的国产大飞机飞出5000米……

军队一分钟,三军仪仗队护卫国旗前进116步,海军陆战队可抢滩跃进300米,长沙舰可劈波斩浪前进约900米,轰-6K轰炸机爬升2000米,航天员驾驭的神舟飞船飞行47万米……

一个个“一分钟”,汇聚成令世人瞩目的“中国奇迹”,推动中华民族迎来“腾飞世界时”。

看大江南北,望长城内外,“千山万水,奔向天地跑道;你追我赶,风起云涌春潮”。

尹璐、尼都塔生、李保国、翁春芳、李玉峰……八一前夕,军地联合发布9位“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”。这一张张“最美”的面孔,如同人民军队的“封面”,向人们诉说着新时代“活跃跃”的强军故事。

“七机同框,太帅了!”空军发布励志宣传片《蓝天有我 感恩有你》,歼-20战机7机同框首次亮相,刷爆网络。空降兵部队老兵曲英奎哽咽道:“这是我们党事业的成功,国家的伟大,人民的伟大。就要飞!”

“这时,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。”大河奔涌,活力四射,伟大祖国正以雄厚的实力、亲切的容颜和非凡的神采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。

“秋,大阅,简车马也。”

“今年国庆节,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阅兵式!”消息一出,举国振奋。

曾记得,2016年12月7日,10枚东风导弹齐射的震撼画面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,引发网友一片欢腾:东风快递,使命必达。

然而,70年前的开国大典上,空中受阅的飞机只有17架,而且机型相对老旧,各机速度相差较大。“9架P-51再通过天安门一次。”就这样,17架飞机飞出了26架次的阵势。

“飞过天安门上空时,下面真是一片红旗的海洋。”当时年轻的王牌飞行员王延洲,虽然难抑心中的激动,但也留下些许期待:“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拥有自己的空中方阵?”

时针指向2017年7月30日,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,沙场点兵,气壮山河。已经与世长辞的王延洲,没能目睹这一盛况,但这一切定如他所愿:

1.2万名官兵、45个方队梯队、600多台战车,歼-20、歼-16和新型防空导弹、战略导弹……我军首次沙场阅兵,有近一半装备是初次亮相,带给世人的强烈震撼,远超惊天动地的铁甲轰鸣。

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

阅兵,是一面镜子,折射出人民军队变革重塑、浴火重生的深刻变革;是一把尺子,丈量出人民军队浴血奋进、铿锵前行的铁血征程。

从开国大阅兵,到新中国成立35周年大阅兵;从胜利日大阅兵,到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……虎贲云集,铁流奔涌,战鹰呼啸,揽风云而瞰九天,挟长剑以卫疆土,壮军威、扬国威。

“声如千骑疾,气卷万山来。”

再过几天,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将如期上演,规模更大,装备更新。以阅兵场为坐标,以新使命为方位,人民军队昂首阔步,砥砺前行。

“假如再给我机会,哪怕一千次、一万次,我也会坚守初心,做出同样的选择!”

九月的北京,“排雷英雄战士”杜富国走进北京大学,与3700余名新生交流互动,“让我来”的英雄气概和血性胆魄感动全场,引发强烈共鸣。

“你举起断臂敬礼那一刻,整个中国都在向你敬礼。当金色勋章挂在你胸前,你笑容里依然透着帅气……”报告会结束,专门为英雄而作的歌曲《敬礼·英雄》响起,全场起立,掌声雷动。

这掌声,仿佛岁月的回响:董存瑞 决心“就是死,也要完成任务”,双手托举起炸药包;邱少云宁可“烧死自己,也不暴露目标”,用肉体顶着烈火的吞噬;韦昌进高喊“为了祖国,为了胜利,向我开炮”,宁死也要保住阵地……

从“向我开炮”,到“让我来”;从“跟我冲”,到“看我的”……70年岁月流转,70年时代变迁,军人会转移战场,但不会改变初心,逢敌亮剑的决胜豪情依然撼人心魄,献身使命的赤胆忠心依然坚贞如铁,冲锋陷阵的英雄本色依然可歌可泣。

发生电传故障,机头继续上扬,30度、40度、50度……短短4.4秒,生死一瞬,指挥台下达了跳伞指令,舰载机飞行员张超没有执行,仍在努力挽救战机,最终陨落海天。

“立即战斗!”“注意隐蔽,快速接近!”“盾牌手掩护,投弹手、步枪手跟我上!”……反恐英雄王刚战斗在反恐维稳最前沿20多年,15次出生入死,处置10多起严重暴力事件。

“你难道真的不怕死吗?你有没有想过可能会回不来呢?”面对这样的问题,女航天员刘洋说:“其实,没有人会不珍惜生命,只是这世界上一定有一些事情值得去奋斗和牺牲。”

抗洪大堤上的“最美睡姿”,救灾现场中的“最美逆行”,长江浊流里的“最美潜游”……

“有一个道理不用讲,战士就该上战场。”生命可以弃,使命不能丢。无论是过去、现在,还是将来,战士的手中握的永远是钢枪,脚下踩的永远是战位,眼里盯的永远是敌人。

八一前夕,天安门广场,95岁抗战老兵李安甫,深情亲吻国旗,感动国人。

这一吻,老人等了整整70年。

1949年10月1日,11次出生入死的李安甫,参加开国大典升国旗仪式,心中种下了永恒的信念:“五星红旗,我要一生一世守护你!”

70年后,这位迟暮之年的老人,产生了再到天安门广场看一次升旗的人生最后心愿。夙愿得偿,这一刻,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。

孩子,是祖国的未来。

今年央视《开学第一课》,主题是“五星红旗,我为你自豪”,全国两亿多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、同唱一首歌、同升一面旗,红旗与红心交相辉映,红透中国。

从耄耋老人,到幼稚孩童;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,到漫卷的国旗构成一幅万山彤透的“中国红”……70年来,五星红旗始终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高高飘扬。

国旗,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标识,不仅标志着荣光与尊严,更意味着使命和责任。

“每天看着五星红旗从岛上升起,就能感觉到这片海岛牢牢掌握在祖国手中。”驻守西沙琛航岛上的班长黄刚,道出了全体边防军人的心声:“人在枪在国旗在”。

“22年,我们一直和国旗同框,祝福祖国!”驻港部队发布护旗短片,伴随着“请别忘记,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……”的歌声,网友纷纷“瞬间泪奔”。

“五星红旗迎风飘扬,胜利歌声多么响亮……”新中国70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,国旗红再次成为一种流行色。无论是网上的“五星红旗有14亿护旗手”行动,还是七城联动万人“快闪”合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,舞动的国旗、欢快的歌声汇聚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。

“五星红旗,我为你自豪……”在哨所,在学校,在军营,在南极,在珠峰,在太空……国旗招展,江山如画,中华儿女扬眉吐气、意气风发,伟大祖国欣欣向荣、蒸蒸日上。

大舸中流下,青山两岸移。

话剧《从湘江到遵义》的结尾,几十名红军将士穿越时空站在舞台中央,向人们发出灵魂拷问:“我们当年那些梦想实现了吗?……”

日出东方,叩启苍穹。我们可以自豪地告慰历史、告慰先辈:强国可期,强军必成!

轻触这里,加载下一页